答常仁《有关“饿死三千万”之编造》

秋 实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自从去年11月初俺贴出《大跃进期间各省非正常死亡人数估算表》之后,
常仁先生将他的《有关“饿死三千万”之编造》一贴再贴,俺都没有理睬。
原因很简单,他文章中的错误太荒谬也太明显,俺没有功夫也不觉得有必要
去一一指出。现在常仁先生一再苦苦相逼,看来不回答是不行的了。

  常仁先生的中心论点可引述如下:
  
   有关“饿死三千万”之编造,谬种流传,专门设有著名【大饥荒死
 亡档案】的《新观察》论坛,功不可没。为此我特意跟该坛右翼主力网
 友,作过一番详尽深入的商讨。最后逼着他们引经据典地,把成套表格
 和各省死亡人数分列表,都一一摆上桌面,勉勉强强,才凑足了一千九
 百万;而且还必须以重灾区四川全省每十人中死一人、安徽省每四人中
 死一人的奇高死亡比例,作为支撑依据。当我最后诘问:鉴于该两省人
 口高密集中地区并无饿死人,这种有违经验常识的全省人均死亡比例,
 有哪个“大饥荒年代”过来之四川人安徽人能相信?没一个人,没有一
 个人敢站出来回答我的问题。

  这段文字有几个明显的毛病。第一,“安徽省每四人中死一人的奇高死
亡比例”,不知常仁先生从何而来? 俺的估算表中写的明白,安徽1958-60
年的年平均人口为三千三百万,三年共计非正常死亡二百万人。照此计算,
应当是每十六人中死一人,哪里来的“每四人中死一人”?就算常仁先生要
凸显死亡比例的荒谬,也不能自己编造一个数字强加于人呀。

  第二,“鉴于该两省人口高密集中地区并无饿死人”,是什么意思?所
谓“人口高密集中地区”,指的是什么?如果仅指城市地区,那么请问,常
仁先生可知道这两省城市人口占多大比重?就算城市中未饿死人,能说明这
两省的“人均死亡比例”不高?如果常仁先生对“饿死的主要是农民”这一
点缺乏“经验常识”,俺倒可以告诉他几个基本数据: 四川省1958-61年农
业人口减少700万,而非农业人口仅增加80万;安徽省1958-60年农业人口减
少436万,而非农业人口仅增加142万。农村人口占这两省人口的85%以上,正
是农村的高死亡率,决定了“全省人均死亡高比例”。

  另一方面,常仁先生的“人口高密集中地区”,如果包括人口密集的农
村地区,则所谓“该两省人口高密集中地区并无饿死人”就是地地道道的谎
言。比如川西平原的温江地区,就是死亡率奇高的重灾区。《大饥荒档案》
里有东夫的长篇纪实《麦苗儿青菜花黄----川西大跃进纪实》,对此作了较
详细的叙述,常仁先生不妨找来看看。

  第三,所谓四川省每十人死一个,指的是1958-62年这五年的非正常死亡
总数,平均到每一年,大约是每五十个人死一个的样子。安徽省平均每年的
死亡比例与此差不多,也是每五十个人死一个。常仁先生认为这样的死亡比
例“有违经验常识”,还理直气壮地质问:有哪个“大饥荒年代”过来之四
川人安徽人能相信?

  实际上,几乎每一个重灾区的过来人都相信。不少人相信死亡比例甚至
更高,因为这就是他们所经历过的残酷现实。确实,不少县的死亡率都远远
高于五十个人死一个的比例。据俺所知,仅仅在1960年一年,全国就有至少
33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也就是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死亡。 这些县的
名单如下:

  安徽 太和 无为 宣城 亳县 宿县 凤阳 阜阳 肥东 五河
  河南 光山 商城 新蔡 息县 固始 正阳 上蔡 遂平
  湖南 古丈 
  广西 环江 
  四川 石柱 涪陵 容县 资阳 秀山 酉阳 荥经 南溪 屏山
  贵州 湄潭 赤水 金沙 桐梓
  青海 民和

  这些县里面,俺去过安徽的宿县、凤阳、阜阳,四川的涪陵、资阳,河
南的商城、息县、固始,贵州的湄潭、桐梓,湖南的古丈等。每一个县,俺
所接触到的经历过那场大饥荒的过来人,没有一个怀疑统计死亡率过高的,
倒是有人怀疑10%的死亡率数字还是偏低。

  常仁先生吹嘘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回答他的问题,其实俺早给出了
他的问题的答案。这是俺的原话:“至于当时四川、河南等重灾区农村,是
不是饿莩遍野?‘大饥荒档案’里有不少纪实作品,里面哀痛凄绝的叙述,
鬼神见之都不会无动于衷,而况人乎?”

  “人民的记忆,专家不能扭曲,强权无法抹煞。正是这些,给现有的死
亡统计数据和非正常死亡人数估算,提供了最好注脚。”

  俺觉得,常仁先生若是有志于否定那数千万饿死冤魂的存在,也不必在
网上嚷嚷什么胡编乱造的“经验常识”,只须在上述33个县中随便找一个县,
用扎实的证据证明其死亡人口统计为编造,就足以横扫一切专家权威了,岂
不远胜于写些无凭无据且漏洞百出的文章?

(送交者: 秋实 于 May 01, 2001 19:32:36:[新观察/xgc2000.com])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