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炳洪

口述“三年饥饿”(1959-1961)之54

【民间记忆计划——口述:“三年饥饿”(1959-1961)之54】

口述人:齐炳洪,男,1933年出生,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款庄乡蒣谷玉学山村

采访人:吴文光,男,1956年出生,草场地工作站驻站

采访时间:2010年8月19日

采访地点:玉学山齐炳洪家中


采访笔记:

齐炳洪老人是我当年插队的玉学山村的“老队长”,他是村子里的第一个党员和第一任队长。七十年代中期我在这个村子插队,他已经没有当队长了,但还当保管员,在村子里依然还是德高望重的人。他不识字,老实,忠厚,但在村里说话一言九鼎,一直有威望。这是他留给我的最深印象。玉学山村是山区,住家分散,齐家单独住在最高一处山坡。我有好多年没见到他了。他近八十岁,和儿子住在一起,有重孙了,身体很好,每天还在放牛。和他的采访是在他吃完早饭,去放牛前做的。

在这个村子里,齐老人算是一个经历过1949年以后全部历史的老人,我对他的访问是从“土改”、“划阶级”(定成份)时说起,到“入社”(成立合作社)、“大跃进”、“文革”,讲到“土地下放”(1980年),将近三十年历史讲下来,虽然老人不会滔滔不绝诉说,但都是他这个“老党员”对每一段历史的关键记忆。这里记录的是他对“大跃进”(本地人称为“大协作”)的记忆口述。

口述正文

当党员就要领导群众

开天辟地(开始)是五八年,吃伙食团的事就是从干“大协作”开始,不分村,集中一起干。为哪样吃伙食团?说不清,当时就是毛主席、党的政策,不成立伙食团的话,那个劳力就集中不起来,办起伙食团,各个村子的劳力就集中起来了嘛。有了伙食团,家家户户都要去打饭吃,你家里又没得粮食,粮食完全是集体管着。

我是党员当然要带头了。我五五年就入党,当时工作组动员我入党,我就问,入了党有哪样好处?说,可以领导群众嘛。领导群众就是要积极带头,“入社”(指成立合作社)时就积极带头。五七年以前,自家种地,牛羊也是自家的,“入社”了,地就归公了,牛羊赶到一起,评下价,管多少钱,就入社了,样样都合并一起。合并以后,又把牛羊分下来养,哪家养几条牛,哪家养几只羊,分下来养,但不是私人的了,是队上的,属于集体的了。一成立生产队我就当了队长,干了十多年。

干“大协作”,连夜三更地干

干“大协作”时,村子只留下老人和娃娃,都去干“大协作”。一开始,我们被集中在马街(靠近当时公社所在地的一个村,距离大约七公里),开会,动员,然后一起去割谷子,每人分一拢地割。割得快的,就奖励,奖励毛巾、笔记本。连夜三更地干,苦得狠。政策是这种,党的政策要执行嘛,不干不行嘛。我是党员,肯定要多干,就要领导群众干劳动嘛。干了他妈的有几个月,从马街一直割,把沈家村(村名)、热水塘(村名)、多宜甲(村名)、蒣谷地(村名)的谷子一路割过来,都割完掉,再上我们玉学山来砍(收)包谷。包谷砍好,也不收,就丢在地里。有良心的人么,就好好干,没得良心的人么,就说不成了,浪费多了。干“大协作”就吃伙食团,干到哪个村子就在哪个村子吃。

吃伙食团时候,猪羊鸡狗,一样都不得养,不准养,家里连锅灶都没得,只留得碗筷,去伙食团打饭吃。伙食团吃饭不易啊!开始好些,后来就不行了,昏吃了(吃得糟糕),掺芭蕉根、大料,和包谷、豆掺一起吃,每顿饭称给你吃。肚子饿么,样样都得吃。要是肚子不饿么,那些东西咋个吃得下。

我从解放起就当干部,当了好多年,但做什么、吃什么,出去开会吃饭,都是自己掏腰包,不学现在这些干部,有钱才当干部,没得钱就不干。

(完)

原载:草场地工作站《民间记忆计划》(读取时间:2012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