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期农村整社记实

作者:惠文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三·八”妇女节有感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公社根据上级指示和布置,召开全公社的育龄妇女大会,到会人数虽未能按规定数全部到齐,但来的还是不少。参加会议的育龄妇女三五成群地在街上手挽手地来来往往。尽管生活困难,这些妇女中不少人还是打扮了一番,梳理了头发,穿着比较整洁、喜色的衣服和鞋袜,给平时冷冷清清的街道增添了热闹和喜气。

为了开好这次大会,公社事先作了充分的准备,请街上的几个大的国营食堂(饭馆)专门做了大量的馒头、包子,装在大筲箕里,垒得尖尖的,作为与会者的午餐。另外,与会者在报到时还每人发给五个玫瑰饼(粉红色的面饼,上面沾满了白糖)。我们工作组的同志也沾了她们的光,每人交了一元钱,也得了五个同样的饼子。平时,这样的饼子在自由市场上,一元钱只能买到一个。

大会快到上午十点钟才开始。先由公社领导讲话,他讲话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这几年劳动力损失很大,人口大量减少,由于缺乏劳力耕种,田土荒了很多。要扭转这种局面,只有靠妇女们努力了。育龄妇女要为此作出贡献,把失去的劳力填补起来。因此生儿育女就成了妇女们当前的头等重要任务了。同时,在会上还大讲特讲生育问题,把它作为中心来突出和强调,动员妇女们要快生多生孩子,要求生得越快、越多、越好,号召育龄妇女们争当生孩子的模范,做一个生孩子的英雄母亲。

妇女们边听、边笑、边议论。公社领导讲完后,开始进行讨论,那就够热闹了----

一个比较大方的妇女说:“这啷个行啊?生活这么孬,男娃儿干了活回来,软绵绵的,动也不想动。晚上睡在床上,像条死狗,掉脸掉嘴的,身都不翻,打都打不过来。生得出个啥啊!”

有个死了丈夫的妇女伤感而生气地说:“生孩子又不单是女人的事,男的都饿死了,叫寡妇生孩子?除非去偷人,去开门迎客!”

另一个妇女接嘴说:“偷人、开门迎客,还得要有对象嘛。现在队上活下来的很少几个,尽是死耗子![8]

还有个妇女抢着说:“光叫我们生,生,生。讲起来松活,生起来就那么容易吗?又不是屙屎拉稀!”

……

一个接一个,说个没完没了,散会后,她们还边走边议论纷纷。

我们看到召开这样的大会,也产生了一些感想。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情的特点就是人口众多,人平耕地少。建国初期,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提出建议,在进行计划经济建设的同时,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这个建议,称之为“新人口论”。这个善意建议,不仅不被重视,反遭到狠狠的批判,被指责为“新马尔萨斯人口论”,是“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是“敌视人民的观点”等等。进而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沉重打击,撤消了他的北大校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重要职务,把他赶出北大校园,住在北京东总布胡同32号的阴湿低矮的平房中,拿最低的生活费维持生活。

毛主席指出:人口多是件好事,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贵的”,“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全国都在按此指示办事,以致新中国诞生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人平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经济的发展跟不上人口的发展,背上一个人口包袱来搞建设,把很多困难都归结为人口多造成的,采取了很多办法来控制生活用品,发放各种票证,定量分配吃、穿、用的东西。

困难时期,农村饿死了很多人,估计全国过亿。人口大大减少,本来是件坏事,却又变成了减轻包袱的好事。可是,突然又脑子膨胀发热起来,从上到下,层层贯彻,又是动员,又是号召,鼓励育龄妇女大量生育。这种作法,可以预料,我国又将出现一个人口增长的高峰期,给养活、教育及长大后就业等方面带来困难。到那时,又是严重、深刻的教训了。为形势所迫,摆在国家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必将是大力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

1962年3月8日晚 于禾丰公社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