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胡耀邦[1]农村考察报告的批语

(一九六一年十月六日)



  此件[2]写得很好,印发各同志,值得一看。

                    毛 泽 东
                     十月六日

  原件退毛。

                   根据手稿刊印。

 注 释

  〔1〕 胡耀邦,当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

  〔2〕 指胡耀邦一九六一年十月二日报送毛泽东等的农村考察报告,
题为《二十五天三千六百里路的农村察看》。报告说,我带了三名工作人员,
从九月四号到二十九号,在黄河、淮河平原农村跑了一趟,除乘火车外,行
程约三千六百里。观感如下:(一)形势确实比去年好。所到之处,群众都
说形势比去年好多了,不平调了,不瞎指挥了,干部不打人整人了,能多劳
多得,生产、生活有了奔头。(二)水灾和水利问题。所到地区今年雨量并
不算特别多,为什么水灾严重?原因有两条:一是雨下得很集中,二是水利
建设有问题。今后不同的地区必须有不同的水利建设方针。(三)另一种灾
荒和教训。为什么同样土质、气候条件而且紧相邻的县、社、队,却有好有
坏?坏的地方主要是“五风”伤了元气,再加上今年的工作一再错过时机,
吃了未能“见事早、抓得紧”的亏。(四)根本问题在于认真而具体地贯彻
农业六十条。(五)调动生产队小集体积极性的关键。大队统一分配,在当
前是保护队与队之间的平均主义的一个堡垒。经过邯郸时,听说主席早就说
过这个问题,并且说用分配大包干代替“三包一奖”,是解决生产在小队而
分配在大队这个矛盾现象、真正调动小队积极性的一个大问题。我认为这是
十分正确的。(六)经营管理要更细,多劳多得要落实。(七)一种起过作
用但具有危险性的做法。我们在安徽看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许多生产队
实行了一种叫做计划、分配、大农活、抗灾、用水看水五个统一下的田间管
理责任制。这种责任制的实际内容就是按劳力分等,把田长期分到户管,包
死产量,超产全奖,减产受罚,遭灾减免。许多群众通俗地把它叫做分田到
户或包产到户。听说,别的省也有少数地方自发地实行了这种办法。对此,
我们的意见是:1、在一些“五风”刮得严重的地方,这种做法对调动社员
的劳动积极性确实起了积极作用,这是一个客观事实。2、这种做法已出现
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和纠纷。3、这种责任制有两个前提,一是“五统一”
,二是各户对产量要负完全责任,这两个前提势必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发展下去,最终会导致降低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4、这种做法如大家还要
干,仍可试行,但要允许不同意的地方不这样做,更不要把它说得绝对,避
免被动。如果要转过来,也要有准备、有计划地转,不要造成混乱,使生产
再受损失。(八)完全恢复生产力的决定一环,在于能解决多少生产需要的
大牲口。(九)市场、中小城镇生产和职工生活。农村集市都开放了,很活
跃,但有些地方也有点乱。怎样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此,我们
感到:1、集体商业似乎要加快一点建立,并且似乎可以全部以货易货,以
此来抵制和缩小各种投机者的捣乱。2、对盗窃国家财产和谋财害命的大盗
窃犯必须法办。农民对小件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要求很多,最突出的是要
布。城乡供求关系更加紧张,职工生活下降很大。对此要发动大家,自己动
手加以解决。(十)要教育干部把团结看作生命。有些地方干部之间还有隔
阂,主要是因为一些受委屈的同志还没有平反,心情不舒畅;有些出了毛病
的好同志检讨未过关,觉得出力不讨好。这件事在有些地方还得很好地抓一
下。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1月)第574-576页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