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麦克米伦的作用》一文的批语

(一九六○年十月十五日)



                 一

  哈希[1]是一个有头脑的美国记者。此文[2]值得研究。

                    毛 泽 东
                    十月十五日
                   根据手稿刊印。

                 二

  打送刘、周、朱、林、陈、富春、伯达、冷西[3]八人。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 释

  〔1〕 哈希,当时任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驻联合国特派记者。

  〔2〕 指新华通讯社一九六○年十月六日编印的《内部参考》第十八
期(增刊)上刊载的哈希的《麦克米伦的作用》一文。文章说,赫鲁晓夫最
近几周的行动说明,他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俘虏。如果要从他面临的许
多问题中脱身出来,他就需要西方的帮助。西方许多专家认为,赫鲁晓夫为
了向国内批评他的人证明他“并不喜爱资本主义”,被迫对西方进行了一系
列粗暴的口头攻击,同时采取了一些很严重的粗暴行动。上述观点与目前在
西方战略界日益得到推崇的另一理论是合拍的,即认为苏联的社会正在变化,
在苏联的新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提供一种更愉快、更舒适的人类生活,
共产党人正在受人类的愿望和利益的腐蚀。这种情况使得英国首相麦克米伦
坚信,现在不应该烧毁东西方之间的一切桥梁,比以往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联
络路线的畅通,因为关闭这种路线非常容易使赫鲁晓夫不可挽回地投入中国
的怀抱,从而导致中国人所说的世界战争。麦克米伦希望恢复举行最高级会
议,以此作为和平的保障。

  〔3〕 刘,指刘少奇。周,指周恩来。朱,指朱德。林,指林彪,陈,
指陈云,当时均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富春,即李富春,当时
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伯达,即陈伯达,
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政治研究室主任。冷西,即吴冷西,
当时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1月)第312-313页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