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问题的批语[1]

毛泽东
(一九五九年八月十日)



  印发各同志。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中央委员会里有,即军事俱乐部的那
些同志们[2];省级也有,例如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3]。我怀疑这些人是混
入党内的投机分子。他们在由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站在资产
阶级立场,蓄谋破坏无产阶级专政,分裂共产党,在党内组织派别,散布他
们的影响,涣散无产阶级先锋队,另立他们的机会主义的党。这个集团的主
要成分,原是高岗阴谋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就是显明证据之一。这些人在
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时,他们是乐意参加的,有革命性。至于如何革法,也是
常常错的。他们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准备,一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
们就不舒服了,早就参加高岗反党集团,而这个集团是用阴谋手段求达其反
动目的的。高岗集团的漏网残余,现在又在兴风作浪,迫不及待,急于发难。
迅速被揭露,对党对他们本人都有益。只要他们愿意洗脑筋,还是有可能争
取过来的,因为他们具有反动与革命的两面性。他们现在的反社会主义的纲
领,就是反对大跃进,反对人民公社。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例如
说,总路线基本正确,人民公社不过迟办几年就好了。要挽救他们,要在广
大干部中进行彻底的揭发,使他们的市场缩得小而又小。一定要执行治病救
人的方针,一定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还要给他们革命与工作的出路,
批判从严,处理从宽。

                    毛 泽 东
                     八月十日
                   根据手稿刊印。

 注 释

  〔1〕 这是毛泽东为印发中共安徽省委一九五九年八月四日关于张恺
帆下令解散无为县食堂给中央并告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报告的批语。
安徽省委的报告说:“我省书记处书记张恺帆同志于七月初到无为县检查工
作时,下令解散食堂,并以怀疑的心情责令县委办公室调查公社化前后几个
情况的变化,结果引起无为县工作上的混乱。无为县委和芜湖地委对张的这
种做法很有意见,认为是违反中央方针政策的。现将无为县委和芜湖地委的
报告转上一阅。”无为县委八月一日给地委并报省委的报告说:张恺帆于七
月四日到无为县检查工作,九日下午在下大队检查时,向队干部和群众宣布
吃饭还原、住房还原、小块土地还原的“三还原”,并要县委向下贯彻。到
七月十五日,全县六千多个食堂被一风吹散,只有一百二十个食堂坚决不散。
芜湖地委八月二日给省委的报告说:地委同意无为县委的报告。我们认为张
恺帆提出的“三还原”,特别是命令解散食堂,是违背中央和省委关于办食
堂的方针政策的。张恺帆指示县委办公室调查公社化前后的三个变化(劳动
力、农具、房屋)和干部作风、各种发病情况等五项内容,而且均以公社化
前后为界限,不知用意何在,请省委加以研究。

  〔2〕 这里指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同志。参见本册第
454页注〔4〕。

  〔3〕 张恺帆,当时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安徽省副省长。在
一九五九年反右倾运动中,受到开除党籍、撤销副省长职务的错误处分。一
九六二年六月二十日,安徽省委常委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张恺帆同志问题的
甄别结论》,指出:“张恺帆同志一九五九年七月去无为县检查工作,向中
央和省委反映的无为县的情况和问题,是符合实际的;张恺帆同志坚决贯彻
中央一九五九年三月郑州会议、四月上海会议的精神,贯彻主席《党内通讯》
的六条指示,在无为县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干部思想作风,抢救病人、制止
死亡,帮助群众安排生产和生活,是完全正确的;张恺帆同志为了解决无为
县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曾几次报告省委,并且和省委、地委、县委负责人
共同研究过,是符合党的组织原则的。”“为此,省委决定:撤销一九五九
年九月十九日省委扩大会议‘关于张恺帆、陆学斌反党联盟的决议’,取消
对张恺帆同志开除党籍、撤销一切工作的错误处分,恢复党籍、名誉、原职
务和原级别。在原来宣布、传达的范围内公布。”同年七月十八日,中央监
察委员会在给安徽省委并省委监委的批复中说:“中央同意你们对张恺帆同
志的甄别处理意见。”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第431-433页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