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经各部委党组讨论〈苏联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文的批语

毛泽东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尚昆[1]同志:

  第一篇[2]印发各同志。

                    毛 泽 东
                    十一月廿四日

  用后还我。

                   根据手稿刊印。

 注 释

  〔1〕 尚昆,即杨尚昆,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
厅主任。

  〔2〕 指《经济消息》第三十六期刊载的《财经各部委党组讨论〈苏
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文。讨论中提出了一些意见:(1)关于社会主
义经济规律。有的同志提出:斯大林提出了一个基本经济规律和一个有计划、
按比例发展规律,这两个规律,一个(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作为
资本主义生产谋取最高利润的对立物而提出来的,一个(有计划发展)是作
为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对立物而提出来的。两个规律之间缺乏完整性
和内部联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又补充了一个“按劳分配的规律”和
一个“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规律”,不但没有补救斯大林的缺点,反而把
问题弄得更糊涂了。有的同志认为,基本经济规律的要点是“发展生产、满
足需要”。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就必须用最高速度来发展生
产。因此,从基本经济规律引申出来,首先应当是要求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
其次才是要求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只讲比例关系而不讲速度,就
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和根本要求。苏联把平衡当作计划工作的基本
方法,他们过分强调平衡,强调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而不首先强调发展速度,
因此他们的计划总是订得“平平稳稳”,发展的速度虽然不算慢,但决不是
高速度发展。计划和比例关系必须保证生产的高速度发展,而决不能束缚生
产的高速度发展。我们要求的决不是静止的比例关系,而是发展中的比例关
系,高速度发展中的比例关系。有的同志提出,斯大林的基本经济规律在说
明怎样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的时候,只提了“高度技术”,而没有提到
人的作用。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说:“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
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
率”。列宁不但提了“先进技术”,而且提了“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
人”,显然比斯大林提得完整。斯大林提技术决定一切,也同基本经济规律
的提法有同样的缺点。在这种只讲技术,不讲政治,见物不见人的思想指导
下,往往只计算机器设备所能发挥的力量,而不充分计算劳动人民的积极性、
创造性所发挥的伟大力量,就把争取高速度发展的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抛弃了。
苏联也提出要发挥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但他们所采取的方法只有物质鼓励,
而不是在物质鼓励以外加上政治思想教育。其结果,就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
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2)关于比例关系。什么是比例关系?有的同志
提出,所谓比例关系,实质上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关系
问题。不应当把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同经济活动或经济计划中的比例关
系混淆起来;规律不会时时变化,而比例关系是时时变化的。计划工作者的
任务,不是要保持原来的比例关系,而是要不断建立更恰当的新的比例关系。
根据上述认识,大家认为比例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要
“按比例”齐头并进;而是要在生产发展中不断打破旧的比例关系,建立新
的比例关系,经过不平衡而达到新的平衡。机械的平衡论和比例论必须打破,
因为这些东西都会约束生动活泼的群众运动。当然也要反对另外一种看法,
就是不讲比例,不要平衡,搞了再说,根本否定计划。(3)关于计划方法
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计划工作在苏联上述思想的影响下,也曾经发
生过一些缺点,例如:过分强调平衡,往往迁就薄弱环节;满足于所谓“平
均先进定额”,对生产的潜力估计不足,特别是对劳动人民在思想解放后所
发挥的潜力估计不足等。在讨论中,归纳了几条我们计划工作的经验:第一,
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块块为主、条条为辅。第二,政治挂帅,走群众路线。
第三,采用两本帐的办法,只求大体上的平衡,不断克服而不是迁就薄弱环
节,达到积极的平衡。第四,一年抓几次,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第五,
执行计划的时候,应当是指导国民经济波浪式地发展。抓住一个中心任务,
突出一个重点,带动其他部分跟着前进。这篇文章作为武昌会议文件在会上
印发。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第578-580页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