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当前经济困难的几个问题[1]

李先念
(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日)



  今天我讲五个问题:

一、粮食问题。

  (一)粮食的分配,关系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保障城市工矿人口必
不可少的口粮需要问题。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下,应当着重解决调
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问题。一方面是通过农村的整风整社,贯彻“十二条”
[2]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兑现各项政策,这是主要的方面;
另一方面是合理地安排粮食征购任务和其他农副产品的收购、派购任务,解
决这方面有关的政策问题,使农民在连续遭灾减产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最低
限度的基本口粮等需要。今年全国农村人口年平均280斤(原粮)的口粮水平,
这已经是最低限度的需要。所以,在今后两三年内,正确处理粮食分配问题,
不仅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关键,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工作的关键。

  几年来,就财经工作来说,究竟在哪几个方面损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呢?
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收购任务过大、过重,与生产情况不相适应。我们曾
经收购过1100亿斤、1200亿斤粮食,当时拿到这么多,觉得很高兴。可是,
到第二年春天却又返销回去很多,说明我们购买了过头粮,因而损伤了农民
的积极性。由于收购任务过大,在分配上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不仅粮食如此,
棉花和其他许多农产品也是这样。一九五七年八月底,全国工业、商业的各
项用棉最低库存数是2100万担;到了一九六O年的八月底,各项用棉库存数
只剩下1100多万担,比正常的周转库存减少了1000万担,因而国内消费和对
外出口均大大减少。毛主席所批评的“四高”(高估产、高指标、高收购、
高分配),我们都有份,特别是在农产品收购工作中的“共产风”、命令风
等,我们都要负主要责任。二是在任务过大过重的影响下,收购方法不择手
段,不讲政策。三是在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中,在等价交换上受到
一定的拘束,因而曾出现轮番提价、城乡价格倒挂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
都有待我们很好地解决。当然,这并非要我们把粮食征购任务和其他农产品
收购任务都压得很低,那样将无法保障城市工矿人口必不可少的粮食等的需
要。

  (二)实行粮食包干,这是农民群众的要求,也是各省、自治区许多同志
的主张,我们也同意这样做。目的仍然是要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现在
的问题是:包多少?怎样包?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设想,按地方调出给中央120亿斤至130亿斤来包干。
中南的同志认为,这个安排大体合理,只是广西略高,可以由大区自行调整。
我们也认为,如果工作跟得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地方所负担的调出任
务,基本上是合理的。因为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在这五年中,地方
调出最高的一年是174亿斤,最低的一年是154亿斤。最近两年连续遭灾减产,
调出任务不得不降低一些,但最低不能少于120亿斤,最高不能超过130亿斤。
这个数字与中央需要开支的尚有70亿斤差额,需要靠进口粮食来解决。在安
排粮食分配问题时,必须考虑进去的三笔帐:一是对收购重要经济作物实行
奖励粮食16亿斤;二是养猪饲料补助粮9.5亿斤;三是工业用粮6亿斤(不包
括地方工业用粮)。中央统一调配这批粮食之后,还要拨回给地方,所不同
的是把它用于促进经济作物、畜牧业等生产发展方面。

  现在看来,地方调出的粮食如少于120亿斤,就会发生许多问题。今年
进口粮食500万吨,如果在这个基数上想再多增加进口,就必须考虑有没有
那么多的外汇。同时,还要有思想准备,从坏的方面设想,万一我们从资本
主义国家拿不到应该进口的粮食,中央仍要不失信于地方,不失信于农民,
这就必须适当地调整任务。

  (三)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二年的粮食分配,一定要按照实际产量来安排。
去年的产量,经过入库核实的统计为2800亿斤,如果加上大约有10%左右没
有入库(包括自留地、超产部分),合计共有3100亿斤。以这个数字作为基数,
计划增产400亿斤,即增产13%,今年产量预计可达3500亿斤;若除去没有
人库的部分,预计仍可达到3200亿斤。当然,增产13%的幅度是相当大的,
如果实际产量能够超额完成,日子就会更好过一些。

  这个设想,如果是有根据的,其中可以分配的只能是3200亿斤原粮。如
何具体分配呢?国家的征购(包括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内)不能超过
880亿斤(贸易粮)。但是,供应各方面用粮总共需要950亿斤。收支相抵,还
差70亿斤。如果单就农村来说,国家征购为880亿斤,回销给农民303亿斤,
实际上从农村拿出来的只有577亿斤左右;包产3200亿斤,除去种子、饲料5
00亿斤,回销折合原粮700亿斤,农村回笼和行业用粮136亿斤之外,五亿四
千万农民的口粮还有1864亿斤,平均每人每年约有340斤(原粮),比去年280
斤增加了50~60斤左右。自留地和超产奖励的粮食还未计算在内。即使是每
人年平均340斤(原粮)的口粮水平,仍然是个低标准,还要结合“瓜菜代”,
但是今年要比去年好过得多。如果实际产量大大超过了包产产量,农民可以
多吃多卖一些,国家也可以多收购一些。各地的具体做法,还可以各有不同
。

  (四)粮食任务包干确定之后,必须掌握以下几条原则:一是丰收地区多
产可以多吃多购;受小灾的地区少产则少吃照购;遭大灾的地区少产则少吃
少购;遇到毁灭性的特大灾害地区少产则少吃免购。二是对于因灾的减免,
要由各级共同负责,凡属于小灾、插花灾的可以由社、队调剂;凡属于中灾
的可以由专区、县调剂,大灾由省、大区调剂;毁灭性重灾颗粒无收的则由
中央予以调剂,核减征购指标。这样调剂,特别是在社、队之间调剂,必须
本着等价交换、有借有还、互通有无的原则。有钱的缺粮社、队可以向余粮
社、队买粮食,没有钱的则可以协商借粮,无论如何不能够采取“一平二调”
[3] 的办法,这样才能承认差别。这是两条保险的杠杠。在实行粮食包干之
后,我建议中央和省、专区、县各级都掌握一点机动粮,否则对因灾减免就
难以保证兑现;同时,丰收很大、增产很多的地区,也应当多卖一些余粮给
国家。至于国家的库存,过去放在各地的最高数字达到过420亿斤,这几年
挖得很苦,现在只剩下80亿斤。中央已经把粮食底子和盘托出,这就要求各
省、自治区的同志共同负起责任来。各省、自治区库存情况,也可以向中央
报告一下。在中央安排地方外调的计划之内,对于本省、自治区的征购、销
售等可以及早作出安排。倘若情况有变化,外汇拿不到那样多,则重新开会
研究,另定盘子。


二,出口与外汇问题。

  今年计划进口500万吨粮食,明年还计划进口300万吨或者稍多一点。这
样,在对外贸易的方针上,就发生了一个变化。过去的外汇使用,很大一部
分是进口工业设备、原材料,同时外汇比重的70%以上是同社会主义国家进
行交易,今后两年则要拿出很大一部分外汇(约3亿元以上的美元),用来
进口粮食(如明年进口30O万吨粮食,需用2.8亿美元)。在目前的情况下,
只能这样,才有利于缓和城乡关系,鼓舞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出口物资是为了进口粮食。要保证出口任务的完成,就要政治挂帅,统
一思想,积极寻找出路,还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经济措施:一是在进口粮食中,
拿一部分去奖励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养猪和家禽等。这样,既是为了保证出
口,又是为了稳定国内市场,回笼货币。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生产问题,
逐步减少粮食进口。二是小农副产品和农村手工业品,凡是国家需要的,都
要适当地提高收购价格。现在在农村集市上,这类产品买卖价格高得不合理,
我们按国营商业牌价根本收购不到。二是除了奖励粮食之外,还可以奖励农
民所最需要的实物(如交售一斤鸡蛋可以供应几两糖,等等),可以与农民
签订合同,按合同交售产品就可以得到必要的实物供应。除此之外,工业、
手工业和人民消费所需要的某些产品,可能在价格政策指导下,还会降一些
价钱,这将有利于换取进口所需要的农副产品。如果能够把这些措施切实地
贯彻下去,保证今年出口计划的完成,是大有希望的。因此、必须继续鼓足
干劲,为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出口计划而努力。

  我们还建议,在目前原料、材料不足的情况下,要把有限的东西用到最
需要的方面,把原料集中统一调拨给设备条件较好、技术水平较高的工厂,
进行生产制造,这对保证国家轻工业产品的规格、品种、式样和提高质量,
有直接的作用。如前门烟,还是在青岛的工厂加工为好;搪瓷制品则以在西
安的工厂加工为好;纺织产品则主要应在上海加工。在原料、材料实行统一
调配、保证重点的原则下,产品同样要统一调配,使调出原料的地区能够得
到一定数量的轻工业日用品等,这样,才不致影响生产积极性。


三、收购经济作物奖励粮食的问题。

  经济作物是轻工业原料的丰要来源,是稳定市场、回笼货币的主要力量,
是国家出门货源的主要部分。收购重要经济作物的时候,实行奖励粮食的办
法,也是为了鼓励和调动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如果我们不能把重要
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定下来,不能把必要数量的经济作物拿到手,明年的轻
工业生产、市场供应和出口,都将遇到极大的困难。不仅如此,农民的货币
收入也要减少,或者是拿着人民币却买不到布匹和其他必需的日用工业品,
这同样会影响生产积极性。因此,采取以一定数量的粮食奖励生产重要经济
作物的生产队的办法,这是目前必须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行这项措施,要向经济作物产区的农民宣布两条办法:一是保证以种
植经济作物为主的生产队能吃到与附近的余粮队同等数量的口粮;二是国家
在收购经济作物的时候,另外拿出一批粮食,按照所收购的数量,以统销的
价格,供应出售经济作物的生产队作为奖励。如出售每担棉花可得35斤粮食
供应,每担花生仁可得20斤粮食供应,每担烤烟可得20斤粮食供应。在一九
六一年至一九六二年粮食年度内,国家暂定需支付16.5亿斤粮食,用于这项
奖励措施。我们已经列出一个表,对收购重要经济作物分品种、分地区奖励
的粮食数量作了安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出售经济作物的品种、数
量可能会有增减和调整。因此,由粮食部按照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出
售经济作物的品种、数量直接调给奖励粮食,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粮食平衡帐内。

  这个政策,如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同意,中央也批准了,就要立
即向经济作物区的农民宣布和进行广泛动员,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地多种一些
经济作物,力争完成今年国家所规定的生产计划。


四、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平衡的问题。

  今年的购买力,大约有715亿元,但商品供应却跟不上,两者相差85亿
元。由于货源少,钞票发得多,货币回笼就有问题。一九六O年十二月底的
货币流通量为95亿元,到一九六一年三月十五日的货币流通量为114亿元,
这期间一度曾达到120亿元。从春节到现在,回笼货币达6亿元。这主要是靠
销售高级糖果和糕点,一年可以回笼20多亿元。我们在一九六O年增发钞票
20亿元,一九五八、一九五九两年,平均每年增发10亿元,而这两个多月来
却增发了19亿多元,显然是不正常的。这表明了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之间极
大的不平衡。

  如何使两者趋于平衡呢?一是继续销售高级糖果、糕点,准备从这方面
回笼40亿元。现在有些地方仍是惜售,不懂这一手对于回笼货币的巨大作用。
应该迅速加以转变。二是在工业品方面搞两种高价商品:一种是针织品,一
种是绸缎,不收布票,价格提高2倍到3倍,敞开销售。大约用17万件棉纱,
经过几个月的机器设备改装,制作80支纱、120支纱以上的高级针织品,到
九十月开始发售,估计全年可以回笼货币40亿元,如从九月到年底这个旺季
折半计算,至少也可以回笼20亿元。这两项搞得好,一年估计可以回笼货币
80亿元。不仅如此,还可以从城市中挤出一部分日用工业品,拿到农村去销
售,从农民手中换回一些农副产品来。

  这样的高价办法对不对?我看是对的。在农业经受两年大灾减产,城市
和工矿人口增加很多,轻工业产品供不应求,货币大量增发的情况下,实行
有控制地对极少数商品采取高价出售的措施,比减发工资、发行公债、强迫
农民出售产品、普遍物价上涨等都好,可以保证基本生活资料不涨价。当然,
这种少数商品的高价出售措施,与目前职工的工资水平是不大适应的,所以,
这也只能是一种临时措施。还须强调指出。高价商品应该是品种很少、范围
很小、规格和质量真正符合要求的。现在确定的高级针织品。只有六个品种。
即:120支纱的汗衫、背心,棉毛衫、裤,丝光毛巾,80支纱以上的衬衣,
被单和尼龙袜子等。这要由商业部控制住。否则各地随便搞起来,什么都成
了“高级的”,其结果会等于变相地普遍提高物价,影响必将很坏。


五、农村商业体制问题。

  我们设想,在农村中把国营商业与集体商业分开,人民公社以下的生产
大队,把供销社恢复起来,作为集体商业。安徽、华北和广东的同志都赞成
这个做法。它的好处,可以加强群众对商业工作的关心和监督;同时,国营
商业部门也可以加强群众观点,有利于调动小手工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农
村集镇提供一些手工业产品和副产品等。

 注 释

  [1] 这是李先念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 “十二条”指一九六O年十一月三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农村人
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共十二条。“指示信”指出,一平二
调的“共产风”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力,必须坚决反对,彻底纠正。“指示信”
规定: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这里的队一般指生产大队。
一九六二年二月十三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把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由
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向社队和社员个人平调的各种财物,都必须认真清
理,坚决退赔;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坚持按劳
分配原则和认真执行劳逸结合等。“指示信”对纠正“共产风”,扭转农村
局势,起了积极作用。

  [3] 一平二调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产风”的主要内容。“平”指搞
平均主义,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拉平,平均分配;“调”主要指县、社两
级无偿调用生产队(包括社员个人)的财物和劳动等。

《李先念论财政金融贸易(一九五○~一九九一年)》上卷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年4月) 第443-453页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