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赤水县大跃进政事记要



◇ “大跃进”运动

  在中共中央领导人发动的全国性“大跃进”运动中,根据省地委的部署,
全县各地从1958年下半年至1959年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各条战线掀起了
“大跃进”高潮、高指标、暗指挥、浮夸风在全县泛滥。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县设立粮食生产跃进指挥部,制订了《1957~19
67农业发展纲要》,抽调200名干部下放基层担任领导职务或工作,提出大
战八个月实现农业半机械化的口号。全县大搞试验田、试验地,大搞深耕、
密植。虚报亩产万斤水稻田。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调出大办钢铁,以及生产
上的瞎指挥,造成粮食产量下降和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全县粮食实际产量19
58年为10383万斤,比1957年下降10.6%;1959年下降为6389万斤,比1957
年下降45.9%。

  大炼钢铁,盲目办厂。截至1958年8月20日止全县几个月新建高炉293座。
其中炼铁炉257座,炼钢炉36座,实际投入生产的高炉为44座,上报高产卫
星“十吨炉”、  “千吨社”、“万吨区”(日产量)。动员全县人民大搞献
铜、献铁活动,几乎家家户户居民都把自己家中的铜铁器皿、旧锅废铁等或
献或卖给国家,企图以此解决原料不足。全县兴办各类厂矿110间。由于一
轰而上和原材料、技术缺乏,数月或一两年即停止了生产。

  大办食堂。1958年下半年,为了改变一家一灶分散作炊的状况以适应
“大跃进”的需要,全县城镇、农村的人民公社一律开办公共食堂,共办公
共食堂1490间,到食堂吃饭的37021户,占总农户数的93.8%。食堂实行按
人定量供给粮食,伙食费由人民公社统一记帐。有的以食堂为中心举办敬老
院、托儿所。有的为了便于集体生产、生活而迁居并户和集中居住。复兴区
红旗公社实行“生活供给制”。由于公共食堂进餐人多,难于管理,群众很
不方便,而且脱离现实的经济条件,各地均于1960年逐渐解散。

  “大跃进”运动使社会经济遭到重大损失,群众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但
在这几年的生产建设中,各级干部和群众发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工
农业生产取得一定成果,如华一造纸厂的兴建等。

◇ “人民公社化”

  1958年9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后,中共赤水县委于9月12日发出了《关于办人民公社的意见》。9月20日全
县建立32个人民公社,实现了人民公社化。随后,选拔70多名干部组成建社
工作组到各区建立以区为单位的大公社,仅半月时间,建立区级人民公社8
个,下设管理区56个,入社39290户,占农业人口总户数的99.5%。1961年
贯彻人民公社《六十条》后,撤销区级人民公社,恢复区镇建置,撤销管理
区,恢复以乡为单位的人民公社建置。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人民公社成为政社合一的基层组织。人民公社强调
“一大二公”,把所在地区的各行各业均纳入公社组织,实行军事化建置,
编为营连排管理,劳动力统一调配,生产劳动集体出工,生活食堂化。由于
片面强调“一大二公”,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过早地以按需分配的原则来
代替按劳分配的原则,造成对农村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以“一平二调”为主
要标志的“共产风”严重泛滥。1958年11月,中共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后,
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按劳分配”的核算体制,逐步纠
正“左”倾错误。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社员群众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但广大社员
发挥了社会主义积极性,投入大量劳力兴修了一些小型水利工程,1958的农
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

◇ 精减职工  压缩城镇人口

  为了顺利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共中央作出了精减职工、减少城镇
人口的决定,1962年县成立精减职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领导和办理精
减职工、压缩城镇人口工作。

  精减职工的对象主要是:1958年以来参加工作,家在农村的新职工,包
括临时工、学徒工、合同工;195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家在农村,自愿要求
回乡的老职工;1958年以来参加工作,家在城镇,因家务或其他原因自愿回
家且生活有保障的新职工;195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因年老体弱自愿退休、
退职回乡的老职工。1962年全县精减职工677人。其中,行政单位188人,事
业单位111人,企业378人。对1958年以来参加工作被精减的职工,按参加工
作的年限发给工资和生产补助费;对1957年底以前参加工作被精减的职工,
分别按照退职或退休的办法办理。

  压缩城镇人口,主要动员解放后从农村迁入城镇的人口回到农村;并在
城关镇、土城镇设立工作组,负责回乡人员的安置工作。1960年到1962年9
月,全县减少吃商品粮人口7739人,1962年接收外地精减回县人员1520人,
增加了农村劳动力。

  在精减职工和压缩城镇人口工作中处理不当的,以后有的作了纠正。

◇ “反右倾”

  1959年8月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后,在全国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运动。
遵照省地委的部署,中共赤水县委在各级干部中传达贯彻这次会议作出的
《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并从1959年10月
中旬至1960年1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历时三个多月的“反右倾”运动。运动
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动员全体党员向党“交心”,揭
露和批判自己的右倾思想和右倾情绪。运动中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
2人,犯严重“右倾”错误的4人,犯严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错误的3人,
混入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2人。对上述人员停止工作进行审查,并对其
批判斗争。

  “反右倾”运动破坏了正常的党内民主生活,错误地打击了一批敢于实
事求是地向党反映实际情况和提出批评意见的干部。根据中央的部署,1962
年开始纠正“反右倾”运动中的错误,给受到错误批判和诺误处分的干部进
行了甄别平反。

以上摘自《赤水县志》(贵州省赤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0年8月第1版)第十三篇“重
要政事”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事”, 第十四~十七节,第590-592页

◇ “三病”防治

  在1959年至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县患浮肿病、小儿营养不良症、妇
女病(简称三病)的人较多,农村最为严重,死亡率高。1959年上半年起“三
病”患者始有出现,到7月患者达8599人,县成立病疫防治委员会,组织力
量进行治疗。1960年3月全县“三病”患者达15475人;7月至10月增至33904
人,其中妇女闭经病6069人,子宫脱垂病1280人。同年组织脱产和不脱产医
务人员1225人深入病区,建立38个临时医院或医疗站,普遍采用维生素乙、
丙和葡萄糖钙注射以及中西医结合生产的内服消肿糕(粑)进行治疗,同时还
用蒸气疗法治疗,先后治愈病人25567人。1961年1月组织各级干部1083人,
中西医脱产或不脱产的卫生、护理人员429人,学校师生250人进行全面的
“三病”普查普治工作,通过三次突击性治疗,共治愈17181人,并且建立
临时医院151所、疗养所214所。到同年下半年,15896人恢复健康,“三病”
患病人数减少到9943人,其中妇女闭经病患者1632人,子宫脱垂患者889人。
1962年“三病”消失。

以上摘自《赤水县志》(贵州省赤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0年8月第1版)第十八篇“医
药、卫生、体育”第一章“防疫保健”第一节“卫生防疫”, 第723-724页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