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SHTON-HILL-ZEITZ中国大跃进
死亡人口方法的评论(修改版)

郑玄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网上流传的大饥荒死亡三千万的估计,来自于ASHTON,HILL,PIAZZA,
AND ZEITZ发表在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ume 10, issue 4 (DEC, 1984),
613-645.

  这篇文章,在网上的社会期刊数据库:www.jstor.org 可以查到。该数
据库为哈佛大学为文理科杂志所办的数据中心,在美国必须经和其有和约的
学校网站方可进入。常春藤各校都可以。我以下的评论,所引均为该文所在
页数。

  这篇文章的数据来源,据其自己在P613上自称,和其它几个两千万之类
的(P614)均为中国国家统计局在80年代初的给出的一组数据。包括:

  一)1953年,1964年中国人口普查人口年龄分布
  二)1982年百分之十家庭调查出的人口年龄分布
  三)1982年千分之一抽样所得出的妇女在1940年到1982年之间的生育率
(根据某一位不断变换笔名为其结果辩护的网友的消息,具体人数为三十万
人.所谓40年到82年的生育率,根据此网友的介绍,也就是问被问人你在某
年生的孩子。
  四)1950年到1982年大陆所记年末人口,和该年的记录出生率,和记录
死亡率。

  最后一项数据在三年59,60,61中的极为可疑度,尤其是四川省,也就
是在另一篇‘千万’文章中非正常死亡达七百五十万,占该文推出‘非正常
死亡’总数近三分之一(总非正常死亡据推为两千三百万),已在华岳被网友
们通过自己的经验观察证明是极为难以相信的事情。我的这篇讨论,基本上
是在垃圾进,垃圾出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也就是看其在极不可信的数据基础
上,如何更进一步地作可能的夸大。

  我对这篇文章的评论,要从该文附录表A-4谈起。(P640)

  根据该表,从数据四)(如上)所得出的记录在案全国总死亡数,和该文
推测出的同年低于十岁的少年儿童死亡数,从1953年到1964年为

  记录全国总死亡数 (该文估算出的)少年儿童死亡数(千位) (千位)
  1953-54 7926 6610
  54-55 7680 6609
  55-56 7275 6088
  。。。。。。。。。。。。。。。。。
  58-59 8389 8691
  59-60 13924 6491
  60-61 13782 3263
  62-63 7534 7062
  。。。。。。。。。。。。

  从这个表上,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奇怪的结果,那就是如果没有低报,53
年记录在案全国人口总死亡近百人之八十三为少年儿童,此后这个数字稳定
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到了五八年大跃进刚开始的这一年,灾害结果还没有出
现,少儿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全国记录在案死亡人数。这种得出的少儿死亡
人数的疯狂性,非但没有引起四位作者对自己推测方法的怀疑,却被他们以
如下理由解释:中国少儿死亡人数低报率为百人之七十。也就是说,只有百
分之三十的儿童死亡后被记录,而中国成人死亡低报率为百分之二十,远高
于‘二千三百万’的彭大师百分之十的低报率。

  令人费解的是,也就在数页前的表A-1(P636)

  中国儿童出生率被记录在案的一直高达近百分之八十(从53年到59年)以
后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这不是很奇怪么?中国人如他们所称的对孩子
出生记录得相对的高,对儿童死亡记录却却漏掉百分之七十。 

  通过如此疯狂假设低报率以后,我们再看表A-5中他们估计的中国历年
全国总死亡数和表A-4中中国历年记录在案全国总死亡数的比较:

  1953到54年 记录死亡 7926 该文估计死亡 13992 差 近六百万 
  54-55 7680 13686 差 近六百万 
  55-56 7275 12856 差 五百万 
  56-57 6899 11103 差 五百万
  。。。。。。。。。。。。。。。。
  58-59 8389 15873 差 近七百五十万
  59-60 13924 21368 差 近八百万
  60-61 13782 19166 差 近六百万
  。。。。。。。。。。。。。。。。

  十年(53-64)记录在案全国总死人数为 九千五百万,按其估计为一亿六
千万,差七千万,为实际记录在案死亡数的百分之七十多。有了如此可怕的
人口低报估计,彭大法师的二千三百万中低报百分之十难免就小巫见大巫了。
所以,我们的专家们有了饿死三千万的辉煌成果。以彭大师的宝贝四川为例。

  根据变笔名网友提供的‘触目惊心’的资料,四川在六零年每七人中死
一人(此‘触目惊心’的可信度为华岳网友所痛斥),根据此四人58年的低报
率,恐怕当为每三点五人中死一个,根据60年的‘低报率’,当为每四点五
人左右死一人。

  网上民运所热爱的一篇文章的结果居然如此。 


  这四位‘三千万大师’如何得出少年儿童死亡如此之高的海数,从而在 表A-4,A-5中得出如此之高的人口死亡低报率。我们要从该文对出生率的估 计谈起。和不断变笔名为其辩护的网友在华岳上信誓旦旦说该文用的是实际 出生率(也就是记录在案出生率)相反,该文的出生数,包括用来计算死亡人 数的出生数,计算正常和非正常死亡人数的出生数,死亡率等等全部都是插 值法得出的估算值。   该文在正文(P619)表三,也就是那张给出估算的儿童和成人死亡数,和 他们的非正常死亡数的表的注解A中说:   (翻译)‘在饥荒年的人口出生,是由表二得出的。十岁以下孩童正常  死亡,是以57年到58年及62-63年十岁下夭折率应用到表三中十岁以下人  口于58年中。。。。” 而表二 (P618)所处的那一页在此表上方对该表的来源解释正是:   (翻译)“我们的数据总结列于下表二中。从1953年人口出发,依据附录  表A-4的人口出生估算值,附录表A-5得出的死亡估算值,和从附录表三中  推出的孩童夭折程度序列,我们得到了每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  幼儿死亡率”。   如果各位朋友仔细读过从P634到P642的全文,就会知道以上所提各表全 部是估算值。跟本不是实际值。   这是一篇到处充满者任意假设的文章,几乎在每一个他们自己替自己找 原因的地方,你都可以划个问号。我现简单把他们非常繁琐的计算过程简单 讲一下,这里面关键的讨论就是该文的附录:   第一步,(见P635)估算“人口出生数”和“人口出生记录完成情况”, 所用方法是   一,从1982年生育率回顾中得出各年生育率,也就是这三十万人自称自 己在53到64年各年的生育情况。把这三十万人的自称,当成从53到64年的估 计生育率。   二,以53年人口普查的年龄分布为基础,根据53年人口普查中年龄为四 岁及四岁以上女子到1962年人口普查的存活率,经记录在案每年全国人口死 亡率趋势的修正,估算出从53年到64年的每年的女子人口年龄分布。   (注:此段根据网友秋实的一篇冲动性批判文章中的有价值部份修改。 ASHTON 原文是:P635 The 1953 census age distribution of females aged 4 and over in 1953 is then projected forward by single calendar years to 1964, using smoothed intercensal survival probabilities varying by fiscal year to approximate actual mortality trends suggested by the registered crude death rate)   三,把此三十万人自称在53年到64年各年的生育率,根据年龄差别,落 实到(二)中推算的女子人口各年年龄分布去,算出每年的估计出生人数。   大家千万要注意的是,这个人数,而不是实际记录在案的出生人数,将   ^^^^^^^^^^^^^^^^^^^^^^^^^^^^^^^^^^^^^^^^^^^^^^^^^^^^^^^^^^^^^^^ 成为他们计算死亡率的基础(在后文中,P636,P637,会作出更有利于多死人 ^^^^^^^^^^^^^^^^^^^^^^^^^^ 的修正)。这个人数在每一年都高于实际出生人数,我将向大家说明,用这样 的估算出生人数,而不用实际出生人数,也是得出三千万的高数之基础之一。   四,以从(三)中估算出的人数为“真正出生的人数”(郑玄形象比喻), 和实际出生人数比较,得出所谓的“人口出生记录在案完备率”。真正人口 出生记录在案的作用,基本到此结束(在调整估算数中有用)。   第二步,用估算出来的各年人口出生数,1964年和1982年人口普查年龄 分布情况,估算各年出生者到64年和82年他们的存活率。[P635到P637及附表 A-1]   基本思想是:如果你在54年出生(不要忘了,是假设有个你出生),到64 年和82年你可能还活者。这样假设54年有一批人出生,到64年我们实际观察 到的你这个54年出生年龄段有多少人,一比较,就是你的存活可能性。82年 还有一个。   注意,所谓的成活可能在两个比较中(54年和82年)很一致是没有什么意 思的,64年那个年龄段的人(从0到十岁)到82年是18到30岁,没什么兵荒马乱, 基本不死,你用54年和两个事情比较,当然会存活率基本不变。在这里,出 现了令该文作者感到奇怪的事情,该文作者加以调整,在调整中,进一步降 低了在大饥荒时间的两个年龄段的存活可能,从而进一步升高了大饥荒时期 的估算“实际死亡率”,继续为更高估计大饥荒时期的“非正常死亡”打下 基础。   第三步,假设各年龄低于十岁的孩童在任何一年死亡率相同,和第二步 中的估算“存活率”估算每年儿童可能死亡率。(P637末段到P638末段)   第四步,以第一,二步的估算“实际出生人口”,和第三步的估算儿童 死亡率,计算各年儿童死亡数(这也就是我在此文一开头提到的可怕的高的儿 童死亡数--实际上是在无穷假设后的估计数的由来)。[见P638-P639页]   第五步,以第一,二步的估算”实际人口出生数“,以57-58年和62-63 的估计正常儿童死亡率,计算‘正常死亡人数’。[见P619页,正文表三及 其注解]   第六步,发现在第四步中的儿童死亡人数算出几乎达到实际记录死亡总 人数的百分之八十甚至在某些年超过实际记录死亡总人数,慌乱中抛出“在 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未记录率常常远高于成人死亡未记录”(P640),声称儿 童(十岁以下)死亡未被记录为百分之七十,又为了让数据吻合,计算出成人 (十岁以上)死亡未报率为百分之二十,从而得出和实际死亡记录在案数相差 极大的全体总人口“实际死亡”数。[见P639页到P641页]   第七步,用这个远远高于记录在案的死亡数的估算死亡数,减去“正常 死亡人数”。得出成人非正常死亡一千七百万,儿童非正常死亡(十岁下)一 千二百万[见P639页到P641页]   如此气球七吹八吹,终于吹出近三千万‘非正常死亡’来?p>[注:网友 秋实在其有些气急败坏的文章中对我对ASHTON计算过程描述上的攻击,除了 我在上修改明注的以外,均为无效攻击。原因很可能是他没有看懂ASHTON的 附录和我的原文。希望他认真阅读我的文章和ASHTON的原文为好。我在修改 板中给出了ASHTON计算过程的相应页数。]
  网友们知道,我们计算‘非正常死亡’,基本的公式在简单化以后,实 际上如下:   某种人口数*(实际死亡率-正常死亡率)=非正常死亡数   这个公式也可以写成   某种人口数*死亡率的SCALE(NORMED 实际死亡率- NORMED正常死亡率)=非正常死亡数   这种公式还可以写成   某种人口数*(所报实际死亡率-所报正常死亡率)*(1+低报率)=非正常死亡人数   这也就把我们来变戏法,尽可能吹大非正常死亡数提供了五个途径:   一,提高某种人口数   二,提高实际死亡率   三,减低正常死亡率   四,吹大死亡率的SCALE。   五,提高低报率。   以上五个方法,可以互相重叠于一个行动中,并非五种互相排斥的办法。 但各种并不等价。   当ASHTON等人所用的全部是估计值的时候,上面要提高或减低就是估计 值了。   我对ASHTON等人的各个假设的怀疑的出发点如下。   一,各年龄层所用“实际出生人口”的计算方法实在值得怀疑。这千分 之一家庭的82年的生育回顾调查实在值得怀疑。我不是说这三十万人说谎, 而是说这三十万人的生育估计,能作为点估算54年到64年实际全体生育情况 呢?毕竟,千分之一人口是点,全体生育情况是面。从点到面的推测是有随 机误差的,更何况,点群之间未必有代表性,这就会出现偏心预测。   举个例子,如果这千分之一家庭愿意老老实实回答自己生育情况的从非 典型的相对富裕亚群中得出(统计人员没有去艰苦地区随机抽样,而是和中 国传统混世人员在文革后期和结束后一样,早点去个好地方干完事情了事), 那么相对富裕地区的生育率,出于家庭经济学的考量,是会高于正常平均生 育率的。这样一用插值倒插,就高估了群的生育率,从而估计出来的’实际 出生人口‘。   网友秋实在他的那篇有些气急败坏的攻击我此文的前一板的文章中说: 根据家庭经济学,富裕地区的妇女也有可能少生。这种理论的确是存在的。 同样存在的理论是,我家里有经济能力,就有经济资助多生孩子。我家里没 有经济能力,就没有经济能力多生孩子。更何况,如果经济条件差,女子的 体质也差,受孕率和成功产出孩子的机率也会下降。   不得不指出的是,如果生育率在82年生育回顾普查点中是对群的生育率 历史的低估,(比如造秋实攻击文章的理论和其它可能的理论)那么对此修 正后加高群的生育率得出的估计在53到64每年出生人口就会更高,这批人在 64年和82年人口普查基础上估算出来的成活率就会更低,从而在估算成活率 基础上得出的幼儿死亡估算率就会更高,估算从53年到64年实际儿童死亡数 和非正常死亡数会更高。   这样,我在本文(一)中指出的ASHTON估算结果的离奇就会更加突出。包 括若干年十岁以下儿童死亡数超过计算在案全国死亡总数,包括ASHTON声称 的儿童死亡未记录在案率为百分之七十也会更高。   这些事情,都是我们直觉和经验的观察都无法接受的。尤其是,该文的 儿童死亡低报百分之七十,成人死亡低亡低报百分之20,是泛指包括正常年 份和大跃进年份,而不仅仅是大跃进年份。   这也就是ASHTON估计的各年儿童死亡数和记录在案全国总死亡人口比率 从53年到59年在他的附表A-4(P640页)分别为:   53-54 83%   54-55 86%   55-56 84%   56-57 82%   57-58 72%   58-59 104% (ASHTON估计的少年儿童在该年死亡数超过了该年记录在   案的全国死亡总人数) 的原故。一旦接受所谓从82年生育回顾得出的点对群的生育率实际上是在低 估,这些荒谬结论,包括对正常年份的荒谬结论,只有更加突出。   我们正是从直觉和广大网友作为生活在中国的人的生活经验,得出这些 估算过份让人难以置信(这也是我在结束语中强调的作为人的直接观察的作 用),得出82年人口生育回顾得出的生育率估算是对群的生育率的高估,理 由可能是我在上面举的理由,也可能是其它我没有想到的理由。而一旦由点 对群的生育率作出了过高估计,估算出来的每年‘实际出生人数’,也就是 ASHTON文章的核心基础,就是过高的。   相应的就是这批各年出生人口基数变得过大大,在64年人口普查和82年 人口普查基础上算出该批人口活到64年,和82年的存活率也会降低:   举个例子:如果64年人口普查中有3个五岁的人,而你把五年前人口的 出生数从5个人调到7个人,这七个人的存活到64年的存活率当然就比5个人 低了么。 5个人时,是死了2个人,7个人时是死了4个人。出生人口调高40% 以后(从5人到7人),死人数算出来调高了100%(从2人到4人)   存活率降低,当然估算出来的死亡率也就升高了。这一点,在加上出生 人口基数被高估,从我上面给的公式,非正常死亡人数当然会急速的增高。   二,高估的人口出生估计数,在用来进一步估算人口在64年和82年的人 口普查各年龄段中的存活率的时候,会升高死亡率的SCALE。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64年和82年,一个是实际的点人头,也就是实 际在录真正人口年龄分布。这个数据不会因高估历年出生人口如全部存活当 为多少被高估。这样,你假设多生了很多人,这些人却不会被吹进64年,和 82年独立的人口统计。这批被高估的各年估算出生人口到64年和82年的存活 率会降低,随后估算出幼儿历年死亡率也就会提高了。   鉴于从53年到61年,‘记录在案出生数’只占ASHTON估计出来的“实际 出生数”(该文说得更直接:‘fertility survey birth',也就是“根据(82 年)生育率调查(估算出的)出生数”)的80%左右 注:记录在案出生人数和他们估算出的“实际出生人数”要少得多,(这也 就是ASHTON附表A-1中Implied registration completeness,也就记录在案 出生人数除以估算的“实际出生人数”以后的比率,叫作‘显示(出生)登记 完备率’在各年为   53-54 0。854   54-55 0。831 (后被修改为0。77,见P637,从而降低了该年龄段到   64和82年的存活率,此为原文承认)   55-56 0。787   56-57 0。819   57-58 0。800   58-59 0。805   59-60 0。866(后被修改为0。80,见P647,如此降低了该年龄   段的存活率,此也为原文承认)   60-61 0。813   61-62 0。854   62-63 0。908   63-64 0。937   我们利用其倒数,就知道估算出来的53年到61年的出生数是实际记录在   ^^^^^^^^^^^^^^^^^^^^^^^^^^^^^^^^^^^^^^^^^^^^^^^^^^^^^^^^^^^^^^ 案的出生数的1.25倍。也就是说,ASHTON等人在用一个高于实际记录在案出 ^^^^^^^^^^^^^^^^^^^^^^^^^^^^^^^^^^^^^^^^^^^^^^^^^^^^^^^^^^^^^^^^^^ 生数近四分之一的估算数出生数来计算从53年61年出生的孩子活到64年,也 ^^^^^^^^^^^^^^^^^^^^^^^^^^^^^^^^^^^^^^^^^^^^^^^^^^^^^^^^^^^^^^^^^^^ 就是大跃进以后的机率。 ^^^^^^^^^^^^^^^^^^^^^^   于是,很当然的这些出生人口(实际上相当一部份并未出生)在64年和82 年的成活率降低了。因为成活率又是计算各年龄段幼儿死亡率的基础。死亡 率的SCALE自然升高。这样,非正常死亡数也会上升了。   三,在该文的P636页和P637页,该文作者们人为地调低了不是用来作 ‘正常死亡率’计算的两个年份人口存活率,和作为‘正常死亡率’基年的 62-63年的人口存活率。后者的确如作者所说,是‘不可能的高’--存活率为 0.983,而前各年的人口成活率为  从53-54到61-62:  0。75,0。81,0。77,0。79,0。81,0。68,0。83,0。79,0。75 (未调整前)相差居然近0.2。该文将‘正常死亡率’基数年出生存活率下调, 本来是件减少‘非正常死亡数的事情’,可是该年存活率远远高于近乎记录 死亡率谷底的的57-58年存活率,而修改后仍然达0。89,为存活率第一。   除此之外,该文以82年人口生育回归可能‘低估’了54-55“实际出生 率”为由,敲掉了第一个成活率高点0.81。又以59年到60年成活率太高,可 能是因为“实际出生率”被低估(用他们的话,出生记录在案率实际上要低 很多(P637)),敲掉了另一个成活高峰点:59-60年的0.83。   这样,经过修正后的各年出生人口到大跃进以后人口普查时的成活率为 (从53-54到61-62):P638页 53-54 0。750 54-55 0。760 55-56 0。770 56-57 0。792 57-58 0。811 58-59 0。686 59-60 0。772 60-61 0。793 61-62 0。752 62-63 0。892 其中近乎最高的两个成活率年,57-58年和62-63年 当成了计算‘正常死亡 率’基数年。把近乎成活率最高的两年的幼儿死亡率作为计算‘正常死亡率’ 的基数,加大非正常死亡人数计算就很容易了。   62-63的0.89计算出来的低死亡率是否能成为‘正常死亡率’基数是很 令人怀疑的。如果这是个低估的‘正常死亡率’,那非正常死亡数就会上升。   四,这篇文章里太多随意的假设,除了在最后一步一口咬住两个死亡未 报率的天价。儿童死亡未报为百分之七十,十岁以上为百分之二十以外。它 的核心,饥荒年的幼儿和成人死亡数的绝对值和比例,都让人感到奇怪。而 它自称的解释,过于的牵强附会。   请看附表A-5。   估算10岁以下死亡人数 成人死亡人数估算   1958--1959 8。691百万 7。182百万   59-60 6。491百万 14。877百万   60-61 3。263百万 15。903百万   1961-62 7。062百万 6。727百万   也就是说,在58年,大跃进刚刚开始,其苦果还没有在59年,60年那样 大暴露的时候,在该文自己推算的成人死亡数在57-58年度为7.042百万,几 乎和58年相等的时候,少年儿童突然死亡达到历史最高点,近八百七十万。 比一年前多出近三百五十万。   等到59年,60年大饥荒开始的时候,成人死亡数暴增,儿童死亡率数不 升反降。到了成人死亡最高的60年,儿童死亡数忽然降到了从53年到61年的 最低点。   等到61年大饥荒的威胁减弱的时候,成人死亡估算突然跌到这十年死亡 数的次低,好于除56-57年度以外的各年份。在此似乎灾情缓和的情况下, 儿童死亡却大大增回高于成人死亡。从一年前,也就是灾情最严重的60年的 三百三十万猛增到七百零六万?br>增幅度在一倍以上。   而且,在灾情最严重的60年,儿童死亡数却空前的低,好于大多数正常 年份数达两百万到三百万之多,且低于前此的任何一年,也就是从53年到60 年。   根据该文在正文(P618)的解释:   大义为:59年到61年存在粮食配给制度,优待40岁以下的人。所以在61 年取消优待以后,儿童死亡率大升。   我驳斥说: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实在是荒谬之极。   一,这里面的儿童家长看来是极度自私,在58年,把孩子的东西用来喂 自己,让孩子饿死。这哪里是中国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二,这些儿童家长不仅疯狂自私,而且还疯狂地听党的话。党在有了配 给制度后说:要给40岁以下的年轻人多吃点东西,这些家长拿了给小孩的东 西,不会自己去吃,很乖地让小孩吃得饱饱的,自己去饿死。   三,等到配给制度在61年取消之时,这些家长又疯狂抢夺小孩子的食品, 导致自己的死亡数达到十年最低,小儿死亡数却成为仅次58年死亡数的第二 次历史高峰年,并且在58年度后再次地超过了成人死亡估计数。   四,看来粮食配给远胜过正常饮食。十岁儿童死亡各年估算在该文 [P640]中从53--61各年为: 6600 (千) 6609 6088 5633 5193 8691 6491 3263 7062   以前各正常年度的饮食,包括58年,都不如粮食配给。粮食配给的60年, 在全国一片饥荒的情况下,少年儿童的成活率忽然空前的无比地好了起来, 降到了3。262百万的从开国到该年的历年最低点。
  我的辨奸论一样,如果没有什么大的特殊讨论,我对该文的看法就写到 这里了。并不是该文没有别的可以批评的地方,而是该文随意假设太多,得 出来的结论太离奇,不是我们正常的,作为生活在中国过或正在生活在中国 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接受的。   我对计量经济学和统计的有限知识告诉我这条最基本的原理(用统计学 的术语,也就是第一和第二统计错误),那就是无论你用什么模型得出什么 样的数字,只要客观现实和这个看上去再怎么严谨,在怎么到处左右缝缘地 解释,看上去在‘理论上’天衣无缝预测抵触,那就是这个模型和它的预测 方法错了。   以前有位网友冲动一时地说:废话,人饿死是用模型算出来的么?那是 点出来的。这其实包含了一个真理。我们观察到的客观事实,我们亲身经历 的感受总和,才是检验社会科学模型的真正工具。   这就象一个俄罗斯老百姓看了某自称经济学大师的某某再三用模型证明 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是最优之路,看了看自己身边到处穷困潦倒会对那个经济 学家说狗屁一样。我们感受到的客观事实的总和才是衡量预测的最后标准。   模型永远只是模型,不能解释现实,靠诡辩维持的模型老百姓是不会信 的。用理论,数字模型变戏法,谁都能变。只是闪亮的泡泡很快就有爆炸的 一天。 (送交者: ZhengXuan 于 May 05, 2000 11:14:50:[新观察/xgc2000.com])

回页首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相关文章:
  • 无效的直觉 - 评郑玄先生的自我辩解
  • 谈谈中国人口数据的可靠性
  • 至少先弄对格式
  • 拙劣的篡改术 - 评郑玄对ASHTON等估算方法的批判
  • 评秋实对我评ASHTON文章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