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纠”还是“力倡”?
 -- 评《毛泽东力纠“五风”》

秋 实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在当今关于大跃进的众多文章中,《毛泽东力纠“五风”》是一篇难得的
文字。作者花了大量笔墨,为我们描述了刘少奇等人推波助澜,助长“官僚主
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歪风泛滥的事实。它再一次提供
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说明,那个狂热的大跃进运动,并不是毛泽东一个人在唱独
角戏,而是整个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都在毛泽东的指挥棒下,大跳其非理性的疯
狂舞步,最终将国家拖入了可怕深渊。

  当然,最后这句话中牵扯到毛泽东的地方,作者肯定不会同意。因为作者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毛泽东开脱撇清,把“五风”泛滥的责任,统统推
到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头上,并把毛泽东打扮力纠“五风”的英雄。为此
目的,作者免不了大量地裁剪、隐瞒、歪曲、篡改、甚至伪造与此有关的历史
事实。下面且小举几例。

  作者声称,1958年8月以前,毛泽东都没怎么管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运动,大炼钢铁运动,主要由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叁人负责。刘
少奇、邓小平又是宣传口的主要把关者,这些事情,当时在党内,上上下下大
家都清楚,心里都明白。”

  此段显然隐瞒歪曲了历史。早在1958年8月以前,毛泽东不仅提出“高指标”,
大力鼓吹“高指标”,还发明了别出心裁的“两本帐”制度去推行高指标,后
者正是“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等等的一个重要制度根源。我们不妨看
看,1958年8月以前,毛泽东都干了些什么。

  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15年后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接着连续审定
发表两篇《人民日报》社论,发动舆论批判周恩来的“反冒进”。进入1958年,
为了发起大跃进高潮,毛泽东在南宁会议等多个场合公开批评主持经济工作的
周恩来,逼迫周恩来作检讨,甚至一度提出辞去总理职务。毛泽东于是夺去了
周的经济工作指挥权。(杨明伟《50年代中后期的毛泽东与周恩来》)

  1958年1月28日,在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四千万吨钢”、
“五亿吨煤”、“四千万启罗瓦特发电容量”等高指标,声称“好大喜功,近
〈急〉功近利,轻视过去,迷信将来”、“好大喜功,偏听偏信,喜怒无常,
轻视古董”。(毛泽东《在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1958年1月31日,毛泽东手订《工作方法六十条》,要求实行“两本帐”制
度:“中央两本帐,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
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帐。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
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帐为标准。” 这样,
从中央到省、地、县、乡,上级的期成帐变成下级的必成帐,计划层层加码便
成了正常制度!在此制度下,即使中央指标不高,层层加码到了基层,也变得
极为沉重而难以实现了,何况中央还不断提出高指标?由此而给基层干部带来
的巨大压力,成为“浮夸风、强迫命令、瞎指挥”等歪风的一大原因。

  1958年2月3日,毛泽东批示发表人民日报社论《鼓起干劲,力争上游》。
社论号召“全国大部分地区应争取在三年内使当地的面貌基本改观。”
(对《人民日报》社论稿《鼓起干劲,力争上游》的批语)

  1958年3月9日到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
很兴奋,在十八天的会议中,一连讲了六次话。其中虽然有些话要求稳妥,
但基调却是要掀起大跃进热潮。他再次批判“反冒进”是“打击群众积极性”,
说,社会主义建设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干劲十足,轰轰烈烈,坚持群众路线,
一种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多次提到十二个字:鼓
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参见吴晓梅《毛泽东与大跃进》)

  1958年4月15日,毛泽东撰写《介绍一个合作社》,并指示吴冷西等公开
发表。文中预言:我国在工农业生产方面赶上资本主义大国,可能不需要从前
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不同于从前说的“十五年赶上英国”、“二十五年或者
更多一点时间赶上英国”,他在批示中宣称,十年可以赶上英国,再有十年可
以赶上美国。(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

  1958年5月5日~23日  中共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讲话,再次严厉批判“反冒进”和“观潮派”,并提议正
式制定了党的关于“鼓足于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
路线。期间,毛泽东对刘少奇八大二次会议工作报告稿作了修改。在毛泽东
亲自改写的段落中,有如下两段,将发明赶英超美等口号归功于自己,并且
很不谦虚地号召全党全国学习他本人的榜样: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十五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鼓足干劲、力
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要当促进派、不要当促退
派的口号,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口号,苦战三年、争取大部分地区
的面貌基本改观的口号,所有这些号召,迅速地被几亿人口组成的劳
动大军所掌握,成为极其伟大的物质力量。”

 “我们应当向毛泽东同志和其他联系群众的许多同志(其中包括中
央、省、地、县、乡各级党的和群众的大批领袖人物)学习,学习他
们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刻刻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辩证法和唯物论
的榜样,……学习他们同亿万群众在一起、看到了正确方向、抓住了
真理、就为真理而奋斗、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榜样。”
(毛泽东《对刘少奇八大二次会议工作报告稿的批语和修改》)

  会议期间,1958年5月15日,毛泽东还写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印发与会者,号召“破除迷信,振奋敢想敢说敢做的大无畏创造精神”。文中,
赶英超美的时间再次提前,变成了“七年赶上英国、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赶上美
国”。(毛泽东《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在薄一波向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报告上作批示,将
赶英超美的时间再次提前。他说,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
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毛泽东《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
国>报告的批语》)

  比较一下《毛泽东力纠“五风”》,作者极力让人相信,毛泽东只提“十
五年赶超英国”;刘少奇却说“两年超过英国”,违背了毛泽东指示。这显然
是对历史的歪曲和伪造。

  其实,与作者所言正好相反,在1958年8月以前,毛泽东的主要精力正是
放在抓经济工作特别是抓大跃进上。不仅如此,到了1958年8、9月间,在全国
各处视察,发表讲话纵容、赞扬、鼓励共产风和浮夸风的,第一个也是毛泽东,
而不仅仅只是刘少奇。我们且来看几个例子。

  1958年8月4日、5日,毛主席视察河北省徐水、安国。在徐水,称赞“组
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称赞农民上山大炼钢铁。当徐水县干
部汇报说他们的粮食如何“高产”的时候说,你们这里粮食吃不完,怎么办呀?
粮食多了,以后就少种一些,一天做半天活儿,另外半天搞文化,学科学,闹
文化娱乐,办大学中学。

  在安国,毛泽东提出:粮食多了,每人每年可吃六七百斤,土地实行轮作。
从安国回保定的汽车上,他问陪同视察的保定地委书记李悦农:是不是一乡一
社,是不是搞万人公社?说在平原地区八千人搞一个公社不要紧,社里工农商
学兵都有。要搞全民武装,给民兵发枪。还说,县也要并大一点,并到几十万
人的大县。头少了好领导。还称赞河北省委提出的大地园田化的口号。

  毛主席走后,8月6日,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同志到达徐水,传达
了中央关于在徐水搞共产主义试点的指示。几天之内,全县248个农业生产合
作社宣布转变为人民公社。8月22日,徐水县制定了《关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规划(草案)》,规定1959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向
共产主义过渡,1963年进入共产主义社会。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
报道,宣称:“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时期,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上
最高的仙境,这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时光。”

(以上可见薄一波《人民公社的由来》)

  《毛泽东力纠“五风”》一文指称,有关徐水的报导,“可以说是浮夸风、
高指标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共产风一应俱全”,并把这完全归咎于刘
少奇、邓小平。然而,上述事实表明,毛泽东不仅知情,而且正是最大的纵容、
支持和鼓励者!

  1958年9月5日,毛泽东召集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他在会上提出:一为粮,
二为钢,加上机器,叫三大元帅。三大元帅升帐,就有胜利的希望。还有两个
先行官,一个是铁路,一个是电力。他同时继续鼓吹高指标,浮夸产量,提出
一千一百万吨钢、七千到八千亿斤粮等不切合实际的产量数字。(毛泽东《在第
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在武汉视察时说,“过去九年粮食增加得很慢,
老愁粮食不足,可是今年一年就增加了几千亿斤。今年翻一番,明年还可能翻
一番。这样我们的粮食就多得不得了。钢也是这样。过去九年搞了几百万吨,
今年几个月就可能增加几百万吨……。”(《七一》杂志1958年第5期)

  1958年9月29日《安徽日报》报道,毛泽东参观安徽省舒城县舒茶人民公
社,称赞这个公社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说:“吃饭不要钱,既然一
个社能办到,其他有条件的社也能办到。既然吃饭可以不要钱,将来穿衣服也
就可以不要钱了。”曾希圣(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说,这个公社的食堂目前还
不供给蔬菜,由社员自带蔬菜吃,将来也是要供给蔬菜的。毛泽东说:“人民
公社将来要集中种蔬菜,种蔬菜也要专业化。”

(以上两则,可见毛泽东《巡视大江南北后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注释)

  而《毛泽东力纠“五风”》却声称,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是刘少奇、邓
小平极端独断搞的,未经毛泽东同意。如此不顾事实地为毛泽东开脱责任,岂
非太欺人欺己了?

  直到1958年11月,也就是《毛泽东力纠“五风”》一文作者认为毛泽东已
经开始纠正“五风”的时候,毛对“几年进入共产主义”一类提法,虽然有些
隐隐不安,却仍然饱持着相当程度的赞赏态度。他《山东范县提出一九六○年
过渡到共产主义》一文上批示:“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似乎也是可行的。
时间似太促,只三年。也不要紧,三年完不成,顺延可也。”(对《山东范县提
出一九六○年过渡到共产主义》一文的批语)

  我想,这些事实已足以认定,大跃进时期“五风”泛滥,正是毛泽东号召
全党全国学习他的榜样,提倡高指标,纵容、支持和鼓励“大炼钢铁”、“吃
饭不要钱”等等瞎指挥和共产风,并得到了刘少奇等从上到下各级领导人全心
支持、大力推行的结果。从1957年底直到1958年11月,与其说毛泽东是在力纠
“五风”,不如说他是在力倡“五风”。

  那么,毛泽东有没有曾经试图纠正当时所谓的“左”倾歪风呢?有的,这
发生在1958年11月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的一段时期。只是他的纠左极不彻底,
不过是蜻蜓点水,浮皮潦草,浅尝辄止的表面文章,而且在庐山会议后很快就
逆转了。

  例如,关于产量浮夸,毛泽东说1958年上报的九千亿斤粮食产量有浮夸,
但认为只谎报了一千六百亿斤,“把七千四百亿斤当数,其余一千六百亿斤当
作谎报,比较妥当”。(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  然而实情却
是,1958年粮食产量不过四千亿斤!毛泽东作了纠正而且自认为“比较妥当”
这个的七千四百亿斤产量,仍然浮夸得厉害,超过实际产量达85%之多!

  毛泽东对高产卫星田和产量浮夸的真实态度,在他1959年6月22日“同吴
芝圃等人的谈话”中,也表露得很清楚。他说:“你说卫星田统统是美国卫星,
走到半路就下来了,也不能那样讲,也有些真的,就是没有那么多,没有什么
五千斤,两万斤,三万斤,但是有千把斤。” (事实上,与当时的实际产量水
平比,千把斤已经是成倍浮夸了!) 当时河南省以前上报粮食产量七百亿斤,
后来纠正为四五百亿斤,毛泽东认为符合实际(其实真实产量仅二百五六十亿
斤)。他对形势的估计十分乐观,认为粮食紧张的不过是少数区域。在大饥荒
阴影袭来之际,他谈话中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竟然是:如何保证牲畜吃粮和
人一样多。(毛泽东《同吴芝圃等人的谈话》)

  虽然毛泽东在1958年底曾经告诫报纸新闻要冷静,要实事求是。然而他却
特意在1959年1月22日《中央关于目前报刊宣传工作的通知》上加写一段话,
再次以1956年反冒进为例子,不许宣传单位多讲工作缺点:“对工作的缺点,
宣传过多,给群众热情以很大打击……是一种右倾情绪的表现。这个教训,千
万不要忘记。”(《对中央关于目前报刊宣传工作的通知稿的批语和修改》)

  对于浮夸者谎报者,毛泽东也是宽容到了纵容的地步。他说,对谎报者,
90%以上说服,只有1-2-3%,才分别处罚。“总之,处罚的极少,教育的极多,
就能保护广大干部的劳动热情。”(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提
纲》)

  就这么个浮皮潦草的所谓纠左,还被毛泽东用来作为对付批评的挡箭牌。
到1959年庐山会议时,他认为纠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了,那个左倾路线已经基
本上纠正了,再纠就是打击群众积极性了,就离反党的右派分子只有50米了。

  比较一下当时毛泽东对所谓“右倾”分子毫不容情的态度,就知道他究竟
在支持什么、打击什么了。无怪乎庐山会议之后,在毛泽东发动的“反右倾”
运动中,“五风”再度泛滥,直接导致了大规模饿死人命的千古惨剧。对此,
当时从上到下的中共领导层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毛泽东更必须负起首要责
任。

2002年1月4日

注:本文所引用的资料,均可在中国大饥荒档案(www.chinafamine.net)中找到。

(送交者: 秋实 于 Jan 5, 2001 01:42:29:[新观察/xgc2000.net],
收入本档案时有修改)

回页首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