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河南大饥荒

毕 明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

《华夏文摘》编辑:

  我手懒,也没有文才,从没写过文章,但喜欢看文章,遇到好文章会拍
案叫绝,激动时也抄起电话与朋友议论一番。但今天看了丁抒的关于“三年
灾害”的文章(编者注:见本刊增刊第七十五期,zk9601a1-3),
我惊愕、悲伤、愤慨,当即就给他发了Email,他回我Email建议
我写文章给《华夏文摘》。想想看文摘已近三年,也是我表示支持的时候了,
就撰文如下,能发就发,不能发则一吐为快。

  就在实验室同事告诉我有这期《华夏文摘(增刊)》的那一分钟,我还
在相信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灾害”是自然灾害。我的美国房东
上周曾问我为什么不吃胡萝卜,我认真地告诉他们,中国历史有过连续三年
自然灾害,加上苏联讨债,曾有很多人饿死。我家那时的主要口粮就是胡萝
卜,天天吃,吃伤了。如果不是看了丁抒的文章,我恐怕至死也不明白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灾害。

  丁抒的这篇文章有很多人名、地名、事件是我熟悉的,这是为什么能说
服我的原因。我生长于河南郑州,本人有吃食堂的印象。记得家里人都去打
饭了,我想出去玩,将锁挂在门把上,以为这样就算锁住门了,家里人以此
为笑料,帮我留下了这个印象。还有印象,我妈抱着我在街上走,我手里拿
着一块玉米面饼,冷不防被人伸手抢走了,当时吓得我“哇”一声哭了。还
记得父母让我和姐姐去挖野菜,地里空荡荡的没野菜可挖,我和姐姐决定去
农民菜地偷,偷到几个还没有鸡蛋大的茄子,当时我们连茄子带把儿都吃了,
发现把儿上有刺,吃时得小心,……。那几年留给我的印象很模糊,有时想
问问母亲,我母亲则忌讳莫深,从不愿谈起。后来从亲戚口中得知,我有个
弟弟因奶水不足死于那年景。那是我母亲婚后五年的第一个儿子,盼子心切
的传统观念下,可见对她打击重大。

  念书时班上有不少同学来自信阳、南阳地区的光山、息县、潢川、桐柏
等地,也听到不少关于那几年的故事。我最要好的同学来自潢川,生于19
61年。她母亲生她时躺在稻草上,三天三夜粒米未进。她上面有个姐姐,
生于也死于1961年。她曾讲过一个笑话给我:说文化革命中忆苦思甜,
农民上台都忆“60年饿死人”的苦。我这同学是班上团支部书记,毕业后
任乡妇联主任、潢川县团委书记、信阳团地委书记,后调河南省政府工作,
绝对地纯洁、朴实、忠诚于党。我来美一年后继续留美工作,她曾写信诚恳
地劝我立即回国服务,说我们受党培养多年,不要被资产阶级那一套所迷惑。

  说起受党教育多年一点不假。多年来我们的观念、认识都出于党的教育,
党说什么就一定是什么,没有第二种说法,谁也不敢对党的话起疑心。我这
同学,我,及我的周围的同龄人都百分之百地相信三年灾害是自然灾害,是
苏修讨债造成的。死了那么多人,竟也没有人造反,多少个身受其害的家庭
仍前仆后继地相信党,想想很叫人悲哀。我们真可以说是被洗了脑子。若不
是今天有听到不同意见的机会,若不是丁抒的文章,我这辈子恐怕都蒙在鼓
里呢!

  还想说一句,小学班里有个同学姓范,父亲是当时河南省省长吴芝圃的
秘书,信阳事件后同学母亲与之离婚,同学改范姓李。据说同学母亲不能原
谅同学父亲帮吴芝圃害了那么多人。
                        读者  毕 明

(摘自1996年《华夏文摘》)

[新观察]·文库版·大饥荒档案 www.chinafamine.net 转载时请注明作(译)者及出处